热性药
57、厚朴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白石英这味药,它色白入肺质重降逆,性温能化饮,故对肺寒痰饮的病人有很好的帮助。
我们讲到形寒饮冷会伤肺,为什么呢?因为肺为娇脏,五脏之中它最娇嫩也最娇贵。《黄帝内经》讲肺主治节,它对节气变化最敏感。很多老年人为什么天气一变化,肢节就会发生痹痛,他们还美其名曰,自己身体已成为天气预报。
其实你只要懂点中医,就知道这其实是肺主治节,肺朝百脉功能减退的表现。
有一个老人家,风湿痹痛多年,每当天气冷,关节就肿胀疼痛,天气晴朗比较好时,关节就灵活,他叹叹气说,我这身体都交给老天,老天说好他就好,老天说不好,翻脸了,乌云盖地,阴沉盖地,我身体就难受。
其实不单是这老爷子,很多老年人都这点共同的体会。这也是人与天地之气相通应的表现。
那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够坐以待毙吧,人是有能动作用的,虽然说自然规律,身体规律不能违背,但是人还是可以尽量地去遵循人体自然规律,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病痛烦恼。
这病人找到风湿科的医生,医生问他,平时是不是痰饮比较多?
老人点点头,这医生病没有给他开什么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威灵仙等祛风湿治痹痛的常规药物,相反,完全绕开风湿关节痛,直接治他的肺,给他用上了小青龙汤,加上白石英、枳壳、桔梗,调其肺中气机,化其胸中痰饮。
这下奇怪了,病人觉得晚上咳吐痰饮,大为减少,睡眠质量一下子提高,天气突变时,发现身体没那么娇脆,容易受到影响了。风湿关节痹痛,以前用多少止痛片都止不住疼痛,现在不知不觉间大为减轻,他就想不明白。
其实不仅他想不明白,很多中医基础不扎实的学子也想不通,你凭什么用治疗外寒里饮的小青龙汤治疗他的风湿关节痹痛呢?而且还加这些枳壳、桔梗、紫石英跟风湿痹症好像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药物?
原来《神农本草经》记载,这白石英还有除风湿痹的作用。它能够把关节间的湿阻痰浊化散开,使里面停痰留饮减少,配上小青龙汤,又能够把外面风寒束表,皮毛寒湿之气发散走。
这样内化外散,病理产物清除,病邪赶走,这关节不久活动利索,痹痛不就日日减轻了吗?
所以你如果不明医理药性,只死背方子,那你永远不能够用小青龙在治疗风湿痹症里头大展身手。
你怎么也想不到肺主治节,朝百脉,居然可以通过治肺而治理肢节百脉风湿痹痛。通过清理肺部的痰浊,可以让周身筋骨肌肉关节间的痰浊减少。
中医认为,风寒湿为百病之因。
而痰饮瘀血乃形成之病理产物,你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去用小青龙汤,外赶风寒湿邪气,内清痰饮瘀血,可以稍佐以丹参、菖蒲,那就不仅用于痰饮风湿痹症等病患,小青龙汤就能够古为今用,化《伤寒论》方子为内科疑难杂病的方子来用。
这样用仲景之方,却能超仲景之意,那就是真正懂得学伤寒,学仲景。
但大家要知道,毕竟白石英属于矿石之药,矿石之药,有一利必有一弊,就是久服多服,容易使人体元气下坠下陷。故一发现脉势下调时,就必须稍加佐以参芪去辅助,同时减少矿石类药的使用。
这就是为何《圣惠方》里头有个白石英丸,它用白石英配合人参、地黄、麦冬、茯苓、地骨皮,来治疗五劳七伤,身体羸弱。同时还要用黄芪汤来送服这种药丸,如果你懂得这道理,你就能看得懂古人为什么这样配方,为什么要这样去服药。
好下面我们来看厚朴。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
厚朴它是一味什么药?是一味温胃除湿,又能够下气除胀的要药。既是燥湿药,也是理气机之品。
说白了,它能够加强胃肠动力,往下排泄浊气,所以只要肠胃中浊气不降,导致胀满、痰阻、气机,都可以用厚朴。如果体虚导致滞塞,就可以配以补虚之品。
比如大家可以看,梅核气,痰气阻在消化道的最上头咽喉,用半夏配厚朴,二者能燥湿化痰,下气散结。
什么叫梅核气呢?就是病人觉得咽喉之中有个东西,想吞吞不下,想吐吐不出。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讲,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这句话太形象了,咽喉中好像又块肉在哪里堵着,这叫痰气交阻,半夏厚朴汤就有针对性的把这痰气化解开来。
有个病人,平时喜欢吃肥甘厚腻,口味非常重,大家都知道口味重的人容易得什么病,容易得痰饮病,为什么呢?
鱼生痰,肉生火。饮食过度痰饮多。所以古人说,痰生百病食生灾。
这就是为何物质丰富的时代,反而各类怪病特多,过度的温饱,并不是一种享受,反而把身体制造出一种痰湿,这样痰湿的体质,反而成为疾病的温床。
孙思邈在千百年前就看到这点,他感慨地说,穰岁多病,饥年少疾。
这八个字怎么说呢?说白了,就是贫穷奋斗的年代,反而少疾病,因为大家吃得都很清淡,没有那么多油水。
我们的祖辈,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但干的活比我们当今干的活多了好几倍,可那是三高少,医院少。
而一旦有出息了,衣食富足了,到这种温饱完全解决的年代,大家每顿都可吃得肠肥肚满,几年后突然发现浑身上下不舒服,不知道什么道理,只知道用亚健康冠名之。再过不久,三高一来,各类病痛就纷至沓来,原因是什么?
饮食过度,运动干活太少。那该怎么办?
医生就给出最好的医嘱,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
怎么管住嘴,青菜豆腐保平安。
怎么迈开腿,每天能站就不要坐,饭后千步走,定能致高寿。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病人,他咽中觉得有东西梗塞,甚至严重胸闷,吃了几个月的药,只是缓解,不就又再次复发,一发作起来,咽喉气堵,胸闷不舒,于是去查会不会是心脏病,会不会是肿瘤?一看既非心脏病,也非肿瘤。
既然没有实质性病变,为何有这么严重难受的病症,好像咽喉中如物梗塞,饭食难下,呼吸不顺。
医生便说,这是梅核气。
病人不解什么叫梅核气,不懂就直接喝药,遂给他用半夏厚朴汤,加上三子养亲汤。有人就会说,三子养亲汤不是治高年痰喘病的吗?
没错,医籍上没说它治梅核气啊?虽然表面上没说,但实质上已经点到那里了。梅核气是痰气不降,高年痰喘也是痰气不降,浊阴之物阻在胸咽,这时用半夏厚朴汤,配合三子养亲汤,就有强强联合,肃降痰气的效果。
加上病人舌苔腻,脉滑而有力,这些都是痰浊粘腻不降之象。而这三子养亲汤诸子皆降。子类善降气,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同时又善于化痰,这样气降痰化,管你是梅核气,还是痰喘,通通都给我下来。
甚至有人还用这种思路去治疗脂肪瘤包块,同样有效,可见中医叫做病不同机同,则方药可同,病同而机不同则方药必异。所以一下子给他开了十剂,为什么开十剂,因为病人病程长久,都有十多年了。
吃完药后,马上感到咽喉堵塞感大减,效不更方,再服用十剂药后,咽喉梗塞感彻底消失,诸症自退,食睡安稳,遂叫他以后必须清淡饮食,勤运动。
从中可见厚朴是一味下气消痰的要药,痰阻在咽喉会变成梅核气咽炎,如果阻在胸肺,那就会变成咳喘。特别是阻塞胸肺日久,便会成为老慢支,甚至哮喘。
有个病人,平时饮食没注意,老是吃过饱,过饱会伤什么?伤的是脾。
《黄帝内经》讲大饱伤脾,伤了脾后会怎么样?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一伤它转化食物精气就会少,而转化为痰饮就会增多,这就是为何很多人长期过饱后就会大肚子,你管不住嘴,就不管不住肥胖大肚子。
所以这病人肥胖起来,觉得呼吸气粗,一次感冒后,老是胸闷气急作喘,咳痰,痰色偏白,汗出畏风怕冷,这是什么症状。就是明显心脏阳气不够,而肺气不降,肺部痰饮不化。
所以治法很简单,强大心脏,肃降肺中痰浊。用什么汤方呢?张仲景《伤寒论》上讲,喘家发作,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原来桂枝汤就能温化阳气,解肌和营卫,厚朴、杏子能迅速降胸肺之阳气,这样浊阴不居在胸腔,马上就呼吸气顺。
中医把胸称为天,腹成为地,天要清,地要浊。如果反过来,这痰浊不归六腑,归到胸肺五脏去,人就难受,我们通过桂枝汤强大心肺五脏动力,通过厚朴加杏子,把胸肺停痰留饮浊阴扫下六腑去。这样清升浊降,所以病人只服七剂药,咳喘大减,从中可见,厚朴善于消痰下气。
《药性赋》说,厚朴消痰亦验就是这个道理,它是通过把气机引下来,气降则痰降。
《药性赋》讲厚朴能去呕胀而消痰,呕胀是有气阻在那里。
有个病人,老是心烦腹胀,有将近两年,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严重时,烦躁不安,焦虑不宁,甚至要用棍棒来捶打自己胸腹,方才略微觉得舒服。他还美其名曰找打、欠揍,否则他老是觉得胸腹胀满,如有物梗塞,所以晚上没法睡好觉,稍微吃饱点,就呕恶,下一顿就吃不下东西,平时痰多吐不干净。没有一天性情会平和的。
大家想想,如果你天天让一口痰气堵在胸腹,吃睡不安,你心态会好吗?那该怎么办呢?
《伤寒论》上讲,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就栀子厚朴跟枳实三味药组成的汤,能把这么顽固的病治好吗?
中医认为胸满用枳实,腹满用厚朴,而三焦热盛,导致心烦,必用栀子,这样三味药就从胸往腹降气清热。
病人只吃七剂药后,马上感到从顶至踵一片清凉,心腹烦满感消失大半,心胸豁然开朗,心情转向平和安静,白天能吃好饭,晚上能睡好觉。那种吵闹叱喝的现象没了。
家里人莫不啧啧称奇,这两年没有少找过医生,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服用过大量镇静安神药,都未见好转,就用这几味中药把病势扭转过来,你说奇怪不奇怪。
大家想想,烦躁到要棍棒捶打自己胸腹,可知道里面有多重的痰阻。这栀子厚朴汤除烦降气,胀满立消,随着病人放几个屁,浊降清升,身心轻安,头顶清凉,病去若失。
可见这些怪病多痰,多气堵,通过降气消痰,怪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治。
上面我们讲到腹满用厚朴,确实厚朴是腹中气机胀满的特效药,它通过温胃肠下气痰,令胃肠动力加强,病人容易连连放屁,很快就满消胀除。
有个病人,因为受寒感冒后,咳喘用了发汗药,本身它就有些体虚,这样汗去马上感到腹中胀满,胃口减退,见到食物不想吃,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仲景《伤寒论》上讲,发汗后,腹胀满者,朴姜半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就这五味药,三剂下去,胸满者,腹胀消。胃口开,饮食调。既然病人是胀满为什么还要加甘草人参呢?不是说甘者令人中满,补药容易滞塞吗?
这种说法是单纯药物本身角度来论的,可你如果从复方角度来看,又另当别论,就像你一个人去干活,是一回事,一马人去干活又是另一回事,一马人有一马人的规则在里面,除了干好活外,还要努力协调好人际关系。
而这五味药,一个团队,各司其职,有人参、甘草三补,厚朴、生姜、半夏七消,为什么要三补?因为发汗后,脾虚气弱,脾主大腹,脾脏一虚,气机转不过来就容易胀,人参、甘草补益脾虚,可以加强腹肠动力,这就像给马儿吃草一样。
同时为何要七消呢?如何去七消,大家看,半夏从咽喉开始降痰气,生姜葱胃中和胃降逆,厚朴直下肠中,除胀消满,这样三味药,从上往下,降本流末,去苑陈莝,所以浊阴下化不作胀。
这三味药就像给马儿抽上三把马鞭,这气机往下跑的速度就加强。
所以我们看这朴姜半草人参汤就要看出它治疗的腹中,是虚中夹实,三分虚七分实,所以用补虚泻实,三补七消。
人参、甘草因为有厚朴、生姜、半夏去协调,不单不会胀满,而且胃肠动力又会加强,放屁过后,胀消满除,人也精神,而不会短气乏力。
所以从咽喉一直到肛门,这条消化道的气机它都管,它善于燥湿下气,除胀消痞,所以一切湿阻中焦,气机不利导致的呕逆腹胀,梅核气,痰饮咳喘,皆可用之。
好厚朴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看肉桂。
58、肉桂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厚朴这味药,厚朴能燥湿化痰,下气除满,是理气跟除湿两种功效合一的代表。
所以中焦气滞湿阻便用它,比如平胃散里头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乃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等特效方药,这里头正体现厚朴温胃而去呕胀的特点。
我们知道腹满用厚朴这句药谚,因为厚朴辛温善于行气,苦降善于除满,乃温中下气之要药。
谈到用厚朴,张锡纯可谓是此中高手。他学医时喜欢自身去实证药效,有一次秋天到下午的时候,他腹中经常会胀满,连续多日都是这样,他先不以为意,后来想开个方子给自己吃吃,但转念又想,开个方子,虽然能够很快治愈,但方药众多,你不知道哪味药主要取效,看来还是要单一的验证某一味药。
于是在下午将要胀满之前,先嚼服一小片厚朴,这样居然肚腹胀满不再发作,足见厚朴温中下气,除胀消满之功。
有了这次实证经验后,张锡纯便感叹说,身体寒胀这病,在温热药里头,兼用厚朴,乃起到结者散之的作用,厚朴诚乃寒气胀满之神药也。
有个妇人,因为胃不舒服,就吃了一些寒凉之药,反而导致胃阳损伤,饮食不化,肚腹容易闷胀,经常觉得有痰堵在胸间,而且短气。
先用苓桂术甘汤,加了干姜、厚朴,发现服药后,稍稍好转,并没大的改善,后来想到沉寒痼冷,非重用温药不化,顽固胀气,非重用厚朴不下。于是将干姜厚朴加重。
病人遂觉得胸中不闷,胃口大开,寒痰得化,胀满消除。由此观之,过服寒凉会令气机不化,导致滞闷其间,这时用厚朴能温肠胃,畅气机,除胀满。
当然厚朴我们利用它温中下气之功,还可以治疗很多逆气上冲。什么样人最容易逆气上冲呢?没错,就是经常生气发怒之人,因为中医认为怒伤肝,怒则气上。
《黄帝内经》讲,大怒气逆则伤肝。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很多病人血压高,一大怒气逆,气于血并走于上,把痰浊带到头面,很容易梗塞血脉,导致中风。
张锡纯说,碰到这种怒气上冲,冲气上逆的患者,痰涎很快会被卷上来,这时你可以重用龙骨、牡蛎、半夏、代赭石,诸药以降之镇之敛之,但必须稍稍用点厚朴以宣通之。用行气之药作为开路先锋,使气机能旋转下达,则冲气上逆的痰涎,便能够缓缓降下,那么中气就能够升降自若,而无所住滞。
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多次讲到的,用矿石类药降逆气的同时,要稍佐以行气之品,顺气之药,就像拧螺丝钉,需要一个下压力,同时也需要一个旋转力,两个力同时配合到位,浊气就能迅速降下。
你别小看旋转微不足道,可你如果没有旋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往下压,你也不能彻底将螺丝钉压下去,如果强行压还会压坏,人体气机升降,绝不像你想象那么简单,直升直降,而是旋转升降的。
一般矿石类药降气,它是直接往下坠的,缺乏旋转力,这时就需要草木类药能畅达气机之品,作为先锋引导,才不会直升直降损人体。
好厚朴这味药我们今天就复习到这里,我们来看肉桂。
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这肉桂大家不要只看到它疗心痛,为什么呢?
因为心主血脉,周身血脉所到之处,说白了,就是整个心血管系统,这些地方出现血脉因寒痹阻疼痛,都可以用肉桂,不是说一定要心胸部痛才用肉桂,因为吃凉冷而导致胃痛腹疼,腰痛腿痛,你如果懂得触类旁通,也可以用肉桂。肉桂的一切功能都要围绕它温通血脉,补火助阳展开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家看,肉桂它色红如火,辛温大热,善于补火助阳,直入心肾,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而这味药不单出现在药房,在很多人家中的厨房也可以经常看到它。原来它就是可以做食材调料的药物。
在民间煲汤,你放些进去,汤里就会很香,吃了暖洋洋,特别在天冷的地方,或者寒冻的季节,亦或者年老体衰,胃寒怕冷的老年人,他们都会懂得用些食材类似肉桂、姜之类来补火助阳,行气散寒。
如何证明肉桂能温通血脉止痛呢?
有个中医爱好者,她在月经来临的当天不小心吃了点生冷瓜果,马上腹痛难受,她就想每次腹痛,我搞点姜枣茶,或者附子理中丸,一吃吃就好了,这次我得换个招。
药书上说官桂善能调冷气。这官桂就是上等的肉桂,以前经常上供给皇帝官员使用的。既然肉桂擅长于调身体的各种冷气疼痛,寒凝脉闭,我何不搞点来尝尝,是好药与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尝过便知。
既然已经辨明自己属于虚寒体质,食生冷则腹痛加重,利用中医寒者热之的道理,便把肉桂捣成细粉,搞点温酒送服一小勺,为什么要加温酒呢?因为酒一方面可助药力行血脉,本身它又能够散寒止痛。
奇怪这药一下肚腹,立马觉得一团暖气冉冉升起,刚才肚子痛得手脚都发凉,现在肚子疼痛马上减缓,慢慢地手脚暖起来,放几个屁,肚痛就好了。用这肉桂来治疗腹中冷痛,足以证明这肉桂善于调冷气。
这个经验马上就成为居家必懂的一个小智慧,生活的小窍门。因为难免伤风饮冷,导致冷痛,其实用肉桂来治腹中冷痛,在古籍上已经记载了。
千年以前的《肘后方》提到,治产后腹中冷痛,或者瘀血排不干净,堵塞疼痛,直接用肉桂打成粉末,以温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大家看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中医小经验,却可以让你在疼痛最关键的时刻,帮你度过病苦的难关,而且这种东西还是家中常备,又是食物,所以在家里不可不懂啊!
一味肉桂你用得后,可不是简单地治腹痛,肉桂它通过温暖心肾阳气,进而能够让周身脏腑都沐浴在一派阳火温暖之中,从而不至于寒冷收引疼痛。
有个咳嗽的病人,反反复复,每年秋冬之季都会咳上几个月,遇冷则加重,如此反复发作许多年。
一问他,原来平时手脚发凉,冬天双腿睡不暖,背部也凉清清。经常晚上要用热水来泡脚,不然的话,就彻夜难熬。
可泡过后不久仍热容易发凉,毕竟外借的热气是一时的,不是靠你自身脏腑强大起来,都不能够彻底抵御寒气,所以天气特别冷时,他手脚都容易长冻疮。
他最想的是治咳嗽,但治了很多年,医生都知道他是老病号,老毛病,正所谓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如果碰上顽固的咳嗽,真是不好治,让病人反复找得你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病人又特别信任你,那该怎么办呢?
只有继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努力加把劲,天天向上,反正百病都离不开脏腑关系失调,既然老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药治不了咳嗽,我们何不换个思路。
医生摸他双脉迟缓,明显是阳虚,特别是左寸跟右尺脉,很难摸到,心肾阳虚比较厉害,所以站在阴阳角度上考虑,不管他咳嗽脚凉发冻疮,也不管他失眠背寒,反正要把他心肾阳气扶起来。
那用什么办法最能够扶起心肾阳气,又不会耗伤病人阴液呢?毕竟病人长期服药,久病虚损,虽然辩证阳虚无疑,可过用服阳,必定会导致阴伤。
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食疗了。因为食疗可以长久。于是建议病人把肉桂粉打好,早上煮粥时,挑一小勺,在煮好的粥上面,搅一下,这粥变得有些红色就可以喝。这病人先以为医生只是应付他,开这么多药都治不好病,难道叫我喝点这粥,加些调料就有效吗?
医生说,你不妨回去吃个十天八天看看,从你这脉象看来,确实身体缺把阳火,肉桂粥有肉桂可补火助阳,有粥可滋阴养液,这样补而不燥,滋而不腻。虽然是小小的药粥,却饱含调和阴阳之大道。
他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回家试试,嘿,还真有效,吃第一天就觉得整天心胸暖洋洋,有点劲,吃到第三天,发现咳嗽减轻,不单胸中暖热,连肚腹都温暖,吃到第十天,病情大为好转,手脚暖热,晚上睡觉时明显觉得没那么怕冷。
病人好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绳一样,信心大增,这么简单的办法居然这么有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费。然后医生又教他用肉桂配合黄芪、当归、阿胶跟蜂蜜,熬成肉桂膏,连服一个月,面色红润,手足温暖,多年秋冬咳嗽的痼疾得以治愈。体质增强,冻疮也很少犯了。
你说这里面有哪味药是专治咳嗽是专治冻疮的呢?没有,为什么他咳嗽冻疮却因此而愈呢?因为阳虚生百病,你站在阴阳角度上来看百病就简单,治起病来就可以执简驭繁,以一统万。所以《黄帝内经》讲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什么是最紧要的呢?就是中医里头最精华的阴阳道,所以张景岳说,医道虽繁,然一言以贯之,曰阴阳而已。
如果你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病,或者分析自己身体时,觉得没什么头绪,一团乱麻,不要怕,立马跳出病外,回到阴阳的高度,从下往下看,就像站在高度俯视一般,对立面的病变就是渐渐清晰了然起来。
谁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肉桂粥,就治好了多年顽固咳嗽,虽然病位在肺,但这种久病阳虚的病人,病根子却在心肾,中医称之为火冷金寒。
大家想想,冬天你在北方,如果水在炕上,炕下没火了,你会感到整个屋子凉清清的,炕下火足,你会立马觉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也一样,心脏阳气够,胸部温暖,就不容易被寒气所侵。不然寒气一来,肺就被冻得紧缩咳嗽,这时你再怎么治肺都没用,直接把心胸阳气提起来,抵抗力一增强,天气怎么变化,寒气怎么从各个角落袭来,你都安稳如山,何惧之有。
肉桂疗心痛,还体现在他治疗胸痹里头。大家看看,张仲景治疗胸痹最出名的方里头是什么?没错,就是瓜蒌薤白桂枝汤。桂枝跟肉桂是兄弟,一个是枝节一个是外皮。它们都能够温阳通脉,令阳动冰消,寒痛乃愈。
所以真的碰上天寒地冻,引起胸中紧闭疼痛,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一时之间难以迅速找到瓜蒌薤白桂枝汤,不怕很简单,你只需要懂得寒者热之的道理。
在《圣惠方》中记载,治疗九种心痛,胸痹胸闷,这时你只需要用肉桂半两打成粉,用酒来煎,趁热服,迅速能够行血而疗心痛。
原来酒能畅行血脉,肉桂能补火助阳,这样心脏功能马上加强,寒邪冷气,就被疏散了,如同离照当空,阴霾自散。
有个老头子,七十多岁,小便老是排不出来,后来居然点滴难下,医院去导尿,他死活不肯去,想先吃吃中药。
中医见他年老体虚,脉势下陷,这是什么道理?《黄帝内经》讲中气不足,大小便就容易出问题。所以老年人你看他走路气喘吁吁,上楼梯上气不接下气,从这个表象,你就可以推出他大小便容易出问题,要么没力排便,甚至尿闭不通。
这时你如果把这种闭塞看成是实证,用通利之法,取快一时,马上就会气随尿去,重加其虚,到最后尿闭得更厉害。那该怎么办呢?
《黄帝内经》讲塞因塞用,用补益之法,可以治疗闭塞之疾,原因是这种闭塞属于虚闭。是中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
于是给他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以补中益气汤治其中气不足,以肉桂治膀胱气化。
这中药一下去,这老人马上屙尿有力,不再尿闭,效果更方,继续服用,不仅癃闭治愈,周身更有劲。上下楼梯不容易喘气,这都是补足中气,以助阳化气的效果。
所以大家看肉桂重不重要,《黄帝内经》讲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矣。这膀胱排尿,你如果没有一股阳气是不能把水液推动出来蒸化出来,就像锅中的水,如果不是因为锅下火足,就不会被烧滚,蒸发溢出来一样。
好肉桂这味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沉香。
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犀角羚羊泽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海藻菊花射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薏苡藕节瓜蒌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车前子黄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枳实枳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葛根柴胡百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栀子玄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0(金箔茵陈)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1(瞿麦芒硝)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2(石膏前胡)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滑石天门冬)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4(麦门冬竹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5(大黄黄连)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6(淫羊藿白茅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7(石韦熟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8(生地赤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9(白芍牵牛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0(贯众金铃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1(萱草根侧柏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2(香附地肤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山豆根白鲜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4(旋覆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5(荆芥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6(天花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7(地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8(昆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0(牡丹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知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牡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贝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桔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黄芩)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槐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常山葶苈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寒性药总结回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荜拔)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0(生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1(五味子海狗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2(川芎续断)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麻黄韭菜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4(川乌天雄)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5(川椒干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7(白术菖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8(丁香高良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9(肉苁蓉石硫磺)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0(胡椒薤白)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1(吴茱萸灵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2(荜澄茄莪术)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砂仁附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4(白豆蔻乳香)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5(红豆蔻干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6(鹿茸虎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7(檀香鹿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8(米醋紫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9(扁豆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0(麝香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1(五灵脂血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2(樟脑当归)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海螵蛸鹿角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4(白花蛇乌梢蛇)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5(乌药代赭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6(巴豆独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7(山茱萸白石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