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11月出生于旬阳县白柳镇白桑园村三组(原白柳公社双进大队一小队)的农民家庭,祖辈历代以务农为生。年9月—年7月先后在白柳公社周家湾小学和白柳完小上学;年9月—年11月在旬阳中学上学;年11月—年4月回乡劳动;年4月—年3月参加小河至公馆公路建设;年3月—年8月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年9月—年12月,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现北京大学药学院)上学;年12月—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工作;年10月调入安康地区药品检验所(现安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至年退休(其间于年4月—7月在陕西省药品检验所进修,年9月—年7月在南京药学院生药教研室进修,年参加汉滨区农村社教两期)。年5月任安康地区药品检验所副所长,年8月任安康地区药品检验所副所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并主持工作;年10起任安康地区药品检验所所长至年7月。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晋升为主任药师。
奔波的三十年
自年出生到年调入安康地区药品检验所,整整30年。这30年我用“奔波”二字形容,是因这30年经历了童年、少年、中学时代,经历了回乡劳动、“三线建设”的锻炼、又幸运地圆了上大学的梦,使自己亲历了大学生活,受到了高等教育,毕业后被分配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首都工作。这是自己曾不敢奢望的,一个农民的儿子还能留在京城,并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工作。
儿时的艰辛
我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但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少年时代并没有多少“金色”,只是吃不饱饭、缺少衣裳、吃集体食堂、修堰塘、放牛、割草、拾柴、带弟弟等一些艰辛劳作之事。上小学时,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干家长早已安排好的农活,只有晚上点上煤油灯写作业。当然那时上小学也就语文、数学两门课,没有课外读物,没有辅导资料,更没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班、补习班。
年考入旬阳中学,中学生活依然艰辛,从我们家到学校有30多里路,要翻两座山、过一道河(旬河),那时没有公路,全靠步行,还得自带粮、柴交学校食堂,一般两周回家一次。冬天还好,夏天行风走雨,有时半途遇到下暴雨,淋湿衣服是常事,再遇到河水暴涨、渡船停渡就无法到校,只能隔河相望,找亲戚或同学家借宿,这时理解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刚上中学,自己连洗脸盆都买不起,早上到旬河洗脸,晚上到旬河洗脚,这样过了两个多月,到了11月份,天气冷了,才在小河北姑姑家拿了个旧搪瓷盆,这个盆子既是脸盆又是脚盆,合二为一,一直用到初中毕业。
尽管如此,但苦中有乐,毕竟上了中学,进了县城,极有可能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一站。所以3年中自己刻苦、努力、认真学习,曾被评为“三好学生”,担任过学生会生活委员和班长等,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初中毕业,学校停招。
劳动磨练意志
回到农村,参加劳动,每天按照生产队长的安排干各种农活,一天8个工分,直到年初,旬阳县小河到公馆公路开始建设。当时我们大队有三个小队,每个小队一个名额,在我的奋力争取下,得到了这个名额。这样,我于年4月走出了农村,开始了修路的工人生活。在小河至公馆的公路建设中,先后在小岭段和康坪段施工,在这段经历中使自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家孩子学会了打钢钎、挖炮眼、装炸药、点火放炮等当时修路必用的技术活。这段公路刚修通,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襄渝铁路”开工建设。修铁路,公路必先行,于是我们直接转到安旬公路吕河曹家沟段的公路建设工地,这时铁道兵、学兵、大量民兵组成的建设大军沿线布阵、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震憾。该段公路任务完成后,又直接转到棕溪火车站工地,不久,我被抽调到旬阳县“三线建设”民兵师师部机关。
刚到师部机关是当通信员,主要是为师部机关领导、各部门及各团、营送文件、战报及机关内部的一些杂活,提水、扫地等,不久又被抽出来帮印文件(油印),学习刻蜡板,后来又让学习打字(老式打字机),专职的打字员。在民兵师工作的两年多,无论是送信、打水、扫地、油印、刻蜡板还是打字,我都能服从组织安排,不挑不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好工作。
加之,自己爱学肯钻、勤快、憨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及好评。在组织的培养下,于年7月在旬阳县三线建设民兵师入党,同年经过推荐、考核,我被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录取为工农兵学员。
知识改变命运
年9月,离开家乡,进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一切都感到新鲜。入学两周多,系上找我们10个同学(陕西5名,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名)谈话,讲要给我们10个调整专业,由原来的药学专业调整为药化(药物合成)专业,当时我们也都不懂,既然学校调整肯定有其原因的,就这样被调整到药化专业学习。3年多的大学生活,学习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20多门课程,先后到工厂、农村开门办学,参加社会实践、军事训练。虽然政治活动多、学习干扰大、学习的知识系统性差、理论研讨不深,但对我来讲,这3年是我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3年,是我人生命运转折的关键3年。我从内心感谢党、感谢时代、感谢支持和帮助我的所有人!
年12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室工作。在该所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当归的化学研究”和“紫堇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与导师合作的《当归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刊登在《药学学报》年第9期(第2作者),《紫堇属植物生物碱的化学》论文刊登在《药学学报》年第10期(第4作者)。由于自己勤奋好学、工作努力、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年被评为药物研究所先进工作者,受到奖励。
耕耘的三十年
年调入安康地区药品检验所,被安排到中药检验室,虽然来所前,所领导和校友也在信中谈了药检所成立时间短、条件较差等一些情况。但上班后,使我大吃一惊,一个地区级药品检验所要承担全区10个县的药品质量监管及检验职能,可全所仅有12名职工,办公、实验、职工宿舍加起来一共14间平房,且还是借用地区卫生学校的,全所最好的检验仪器为一台上海产的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室的简陋、仪器设备的短缺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这样的条件如何开展工作,检验结果可信吗?使我产生怀疑、产生了犹豫,甚至有点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开弓没有回头箭”。
身份的转换
刚到检验岗位,一切都很陌生,与在药物研究所的工作性质、方法大不一样,必须尽快适应、熟悉检验工作。在室主任和科室同事的关怀及帮助下,通过自己努力,从简单的水分测定、pH值测定、崩解时限、重量差异等方法做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由于自己经历过“三线建设”的锻炼,又有在研究单位的工作经历,加之农村长大的我为人宽厚、勤奋好学,所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对药检所的工作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所在中药室的检验工作就比较熟练,一些常规的检验项目都能独立完成。通过几次下乡检查抽样,对检查抽样、标本采集也都能较好地完成,自己很快适应了药检所的工作,实现了身份的转换。
标准的修订
药品标准的修(制)订是药检所的主要职能之一。年,陕西省卫生局和陕西省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下达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分配我省年版中国药典修订品种任务的通知》(陕卫药发号,陕医药科发号),将“淫羊藿”标准的修订任务下达给我所,所里将任务落实到中药室。接到任务后,中药室组成了以室主任徐世明为课题负责人的工作小组,我为主要工作者。在工作中,查阅了“淫羊藿”的相关文献资料,向全国有关药材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等单位发函调查、收集样本。同徐世明一道赴年版“淫羊藿”标准修订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了解当时修订情况,请教有关问题,还深入全国“淫羊藿”主要分布区及产区实地考察、采集标本、收集样品。先后对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浙江、陕西等主要产区进行了样品采集,多次到陕西省药检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核对标本、检定品种。并通过30多份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测定和方法研究,最后完成的标准,在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薄层层析法”控制药材真实性的鉴别项目和“柔毛淫羊藿”这个新资源品种。年12月将我们修订的标准及起草说明书上报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审评获得一致通过。增加的“薄层层析法”鉴别项目和“柔毛淫羊藿”新资源品种一并被载入《中国药典》年版“淫羊藿”项下。
自此版标准修订完成,随后的年版、年版、年版《中国药典》“淫羊藿”标准都落实到我所,并均安排由我主持修订。在年版修订中重点对“淫羊藿”含量测定方法与控制指标进行研究,对“巫山淫羊藿”的药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进行调查考证。通过大量实地考察、文献核对和实验分析,确定了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中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增加“巫山淫羊藿”新资源品种的建议。修订的标准于年12月上报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委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了复核,复核结论为“方法可行,数据可靠,同意收载于年版药典”。后又通过专家组审评,也获得认可,本次修订增加的“含量测定”项目和“巫山淫羊藿”新品种一并载入《中国药典》年版“淫羊藿”项下,年版沿用了年版的内容。
在版《中国药典》淫羊藿标准修订中,我们按照药典委员会确定的年版药典一部(中药及其制剂)应“突出特色,立足提高”的指导思想,着重对内控方法和指标进行研究,通过方法比较,最后确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取代原“TLC-紫外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通过51份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区域样品的反复测定,确定了总黄酮含量不能低于5.0%,“淫羊藿苷”含量不能低于0.5%的控制指标。年6月完成了修订任务,上报省药检所,经省所复核后上报国家药典委员会,经专家审评通过,已载入《中国药典》年版,此后的《中国药典》年版、年版、年版一直沿用了年版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控制指标。
在标准修订工作中,除主持完成了淫羊藿年版至年版的修订工作,还参加了《中国药典》年版“青风藤”和《中国药典》年版“石韦”的修订工作。
年,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的起草工作,先后共分配安康市药物检验所58个品种79个规格的饮片标准起草任务,我全面负责了这次标准的起草工作。从人员协调、进度安排、资金落实到最后审核把关的每一环节,都同具体起草人员一起商定落实。通过共同努力,按时圆满完成了起草工作,送审的标准得到了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组的认可,全部载入到《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中。该项工作的完成,单位被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也被评为“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工作先进个人”。
科研工作
年刚到药检所中药室就得知中药室正承担“索骨丹”的研究课题,已经从索骨丹中分离出了一个化合物,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限制未能确定是什么化合物。室主任安排我来完成成分鉴定工作。接受任务后,先将其进一步纯化后测定了物理常数,制备了衍生物,又将样品送到省药检所测定红外光谱,并经对照品对照,最后确定该化合物为“岩白菜素”,该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岩白菜素找到了新资源,并将其制备成“复方岩白菜片”转给地区中药厂获得批准生产批文。
绞股蓝的开发研究是继“索骨丹”研究和《中国药典》版“淫羊藿”质量标准后的又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我作为主要任务完成人之一,参加了样本采集、文献收集整理、部分提取分离及分析测试、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的协调等工作,有效地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研发进度和产品转化速度。形成了以中药产品—“绞股蓝总甙”原料药和“绞股蓝总甙片”为代表的十几个产品,由此衍生的“祝尔慷”混合型香烟(我参加了该香烟所用药液的配方研究),在一段时间成为旬阳卷烟厂的拳头产品。该项研究成为安康地区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的成功典范。
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安康地产葛根的研究》《野葛中异黄酮类成分的研究》两个课题。参与了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承担并完成的“澄清中药材混乱品种”国家重点研究课题。
20多年中,全所先后承担国家、省、地(市)科研课题12项,有8项分别取得了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国家星火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地(市)科技进步奖7项。
管理工作
年5月被任命为安康地区药品检测所副所长分管业务工作,年8月任副所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全所工作,年10月任所长至年7月,在20多年的管理工作岗位上着重抓了三件事。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事是人干的,事干的好坏,干事的人是关键”。为此,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单位事业发展提升的重中之重,建立培育、选拔、用人的激励机制,强调用感情、事业、机制留人,鼓励多做工作、钻研业务,坚持把职工思想素质贯穿工作始终,支持专技人员通过学历提升、进修培训、短期学习等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20多年中,先后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8人提高了学历层次,10余人在不同大、专院校进修6个月以上,40余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培训,80多人次参加省内外药学学术会议,12名同志分别受到国家、省、地(市)的奖励和表彰,一个编制仅30人的科级事业单位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就有2名。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的工作条件是干事的基础,尤其是药品检验这行,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检验设备要完成药品检验是根本不可能的。年药品检验所从卫校搬到新址,虽然实验用房有了质的提升,但仪器设备没有改变,最好的仪器还是那台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这时又遇两位老领导退居二线,由我主持工作,房子有了,没有仪器设备,还是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怎么办?经领导班子反复论证,等、靠、要是不行的,还得靠自己解决,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自己筹一点、再借一点的办法,按照轻重缓急,逐步解决的思路,在年至年间,先后购买了检查抽样用车,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溶出度测定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一批常规检验设备,使药品检验所一跃成为全省实验设施较先进的地(市)级药检所。年首次完成了计量认证,是全省地(市)级所认证较早的一个,也是安康地区计量认证第一批单位,为此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还组织召开了现场会。年又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查。
年随着药监体制改革,安康市药品检验所由市卫生局属下整体划归市药监局管理。针对年的第三次“计量认证”复验制定了“尊重所情,适当超前”的认证目标和建设符合标准的微生物检测室,并对化学、中药实验室进行改造的实施方案,得到市药监局的认同和支持。先后筹资40余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符合规范要求的微生物检测室,该微检室的建成成为全省地(市)级药检所的第一家。汉中、宝鸡、渭南、延安、商洛等地(市)级药检所纷纷来市药检所参观、考察、交流。年6月,顺利通过了第三次“计量认证”。年又争取进入了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市)级药检所名单(全省4个),获得了万元的设备购置费,这批设备的到位,使检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抓好基本实验条件、仪器设备改善和提升的同时,先后对中药标本室、图书资料室和综合档案室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更换了中药标本、图书资料、综合档案室的全部存放柜架,实现了中药标本的蜡叶标本、药材标本及标本制作间的分离,图书资料、档案资料、阅览室的分离。在任药检所副所长、所长期间,中药标本达余种份,图书资料中有专业书箱余册,各类药品标准余种册,每年订购专业期刊杂志60余种。综合档案室保存有8大类余卷各类档案,并按照《陕西省各级机关档案室升级达标标准》经认证为“省一级综合档案室”。
三是提升业务工作实力。业务工作是药检所的主要职责,在所工作的30年,无论是做实验员还是做管理工作,都始终把业务工作作为头等要务,抓实、抓牢、抓出成效。年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前,地区药品检验所不仅承担着全区药品质量的检验任务,还承担药品监督抽查工作,每年地区卫生局在下达工作任务中都有当年应检查的县、区、乡(镇)医药单位及个体诊所、药店的任务,自己经常带队,深入各县、区、乡检查抽样,年年出色地完成了监督抽样任务。在药品检验中,经常深入实验室和大家一起做实验,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严谨认真的审核每一份报告书。30年来,无论是自己完成的检品还是经我签发的报告,从未发生过检验事故。
收获的喜悦
30年来的耕耘,有过艰辛,有过欣喜,尤其是有了收获令人兴奋。30年中,安康市(年撤区改市)药品检验所先后荣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和“执行《药品管理法》先进集体”、安康地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安康市“精神文明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先进单位”,曾多次获得安康地区卫生局和安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我自己也先后荣获卫生部“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先进个人”,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先进工作者”,安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0多年中,先后荣获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发表科研论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的8篇、第二作者的11篇,参加编写《中药鉴定现代研究》一书,主持编辑了“安康市药品检验所《科技成果暨学术论文集》(.1—.5)”,作为副主编编辑《安康药学文集》(—年),作为执行编委参加《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的编写。被《西北药学杂志》聘为第三、四、五届编委会委员,被《安康医药》聘为编委,被安康市科技局聘为“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库成员,被陕西省人事厅聘为“陕西省药学高级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多次参加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高评。曾为陕西省药学会理事,安康地区药学会秘书长,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地区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专家库成员。
充实的退休生活
年11月退休,本着“一个中心,两个不问”的原则,坚持以健康快乐为中心,不问单位事、不问闲杂事。
坚持走路健身,领领外孙、看看新闻、读点闲书,偶尔邀上几位知己喝点小酒、玩个小牌、叙叙友情。年,被老乡校友一再诚邀,被聘到安康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帮忙,4年多来完成了中药提取物检验室的建设,协助完成了一类医疗器械“杜仲胶可塑性夹板”的质量标准制定和生产许可证的申办,制定了葛根全粉、桑叶全粉、葛根固体饮料和葛桑茶四个企业标准,并完成了备案审批。协助申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这些可算是为老乡、校友帮忙,也可算是为社会发挥一点余热。
《旬阳人物》编纂委员会
特邀顾问王昌顺王春荣巴胜基方昭成刘辉孙宗政李世瑞李兴友李启良吴连进吴德珠张先德张绳清杨金有汪强何邦军周力周毅罗军胡光荣徐勇徐铁军郭应成郭岩昌郭青山秦万江鄢清才赵文举刘彬忠王怀长陈厚培高怀德王安利马涛马赟邹俊杰陈良学杨海波向明春吴建华鲁智勇李垂刚罗治安吉兴镇杨荣玉吴刚李启明雷文功刘勤军周本文吴世忠周庆斌陈明芳向莉黄毅
顾问梁涛陈德智陈红星田丽萍王武臣邹伟
编审何家理邱德刚
主任陈守业
主编杨孝琴魏龙田
责任编辑詹先博李兆娟
成员鲁延勇赵攀强柳康鲁新香曹家兴白建友王元辉何升林丁慧孙长学张世青向敏王芳吴凤培李安富欧阳和张文胜时宏新吴家顶张成记曾胜昔刘演兵牛华丁化安朱理军丁艳明贾守军王泽栋魏连新吴万琴吴建钟陈先锋雷敏屈轩向宗辉陈浩张卿向甲锋黎大军王涛吴妍妍袁文柱刘孝勇黄涛陈波曾秉国向飞徐先宏华开军张晓明任兴斌胡秀斌张先锋夏重庆张帆曹显树鲁江向兴斌李仲兰瞿熙鼎程家星鲁延清贾中军刘开强陈丽万德星黎宗全杨荣耀袁修龙闫丽馨南海燕吕晓丽阮荣芝朱朝德骆云桥刘其政陈峰刘国强刘景才高坤炀熊孝政程实姜忠明徐锋陈和英刘东谢道武张兴成张代顺陈芳孙晓东朱忠稳袁彩娥许明菊孔祥江杨常军程良军胡大田何家敏陈分新马兴国李文举潘明星杨继仁丁云高蔡慧黄斌赵海英王世平陈海钵石晓红王玺袁一中陈俊波杨春郑友仁汪兴龙王小刚鲁延河何在林陈和润姜华李爱霞潘全耀周显明潘定安刘贵棠梁真鹏项勃王贤雅罗金贵王庭德彭红梅李清杰黄世和田远平
网络编辑:魏龙田杨孝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