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石韦 > 石韦特征 > 正文 > 正文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还原骨质疏松及淫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6 13:10:11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黄帝内经》中无“骨质疏松”这个疾病的记载,但是按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骨痹”,有“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的描述。骨痹,症见“腰背疼痛,全身骨痛,身重、四肢沉重难举”的患者。[注]摘自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版)

痹者,卑也。有病则有日降日深之义,又有不得自如之义,故名曰痹,即下文行、痛、著诸症也。帝以痹从何生为问,伯言风寒湿之三邪气错杂而至,则合之于体而痹生,合之于经而痹分,故曰合而为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遇冬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此言五痹之证,因五时而成者也。伯言五痹之生,不外于风寒湿之三气也,特以时有五者,而遇此三气则异病耳,非复有五气以入五脏也。故冬遇此三者则为骨痹,盖肾主冬,亦主骨,肾气衰则三气入骨,故名之曰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痿者,骨痿也。正以肾气热,则腰为肾府,故腰脊不举。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骨痿之所以得者,有所远行劳倦,时逢大热而发之于渴,渴则卫气内伐其阴气,阴气被伐,热舍于肾,甚为水脏,不胜其火,则骨枯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注]摘自明.马莳撰《黄帝内经注证发微》。

根据中医药“肾主骨”“脾主肌肉”及“气血不通则痛”的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以改善症状为主,经临床证明有效的中成药可按病情选用。可能改善本病证侯的,且药物有效成分较明确的中成药主要包括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注]摘自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版)

淫羊藿

本经中品草部

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

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霍所致,故名淫羊藿。

[时珍曰]豆叶曰霍,此叶似之,故亦名霍。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柳子厚文作仙灵毗,入脐曰毗,此物补下,于理尤通。

[别录曰]淫羊藿生上郡阳山山谷。[恭曰]所在皆有。叶形似小豆而圆薄,茎细亦坚,俗名仙灵脾是也。[颂曰]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茎如粟秆。叶青似杏,叶上有刺。根紫色有须。四月开白花,亦有紫花者。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冬不凋,根似黄连。关中呼为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用。蜀本草言生处不闻水声者良。[时珍曰]生大山中。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尺。一茎三椏,一椏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

根叶

凡使时呼仙灵脾,以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待脂尽为度。

辛、寒、无毒。

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

[时珍曰]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真阳不足者宜之。

骨碎补

本经中品草部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藏器曰]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孙姜,象形也。

[时珍曰]庵闾主折伤破血。此物功同,故有庵闾之名。

[志曰]骨碎补生江南。根寄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

[藏器曰]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大明曰]是树上寄生草,根似姜而细长。[颂曰]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皆有之。生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赤毛及短叶附之。叉抽大叶成枝。叶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被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采根入药。

[宗奭曰]此苗不似庵闾。每一大叶两旁,小叶叉牙,两两相对,叶长有尖瓣也。

[时珍曰]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椏缺,颇似贯众叶。谓叶如庵闾者,殊谬;如石韦者,亦差。

凡采得,用铜刀刮去黄赤毛,细切,蜜拌润,甑蒸一日,晒干用。急用只焙干,不蒸亦得也。

苦、温、无毒。[大明曰]平。

破血止血,补伤折。主骨中邪毒,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恶疮,蚀烂肉,杀虫。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泻,牙疼。

[颂曰]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时珍曰]骨碎补,足少阴药也。故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未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呜,耳亦肾之窍也。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仲、牛膝、杉木节、萆薢、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骨痿而治也。[注]摘自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本文作者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部分章节整理。原文转发应保留作者姓名,注明出处。其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iweia.com/swtz/819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石韦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