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
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别名:草麻黄,华麻黄,拉丁文名:EphedrasinicaStapf,麻黄科、麻黄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麻黄绒。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因为味道和颜色得名《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黄”)。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
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种子8-9月成熟。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现代常以本品为主,随证配伍,可治疗偏头痛老年性皮肤瘙痒、冻疮、过敏性鼻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性味:
辛、微苦,温。①《本经》:味苦,温。②《药性论》:味甘,平。③《医学启原》:《主治秘要》云,性温,味甘辛。
归经:
入肺、膀胱经。①《珍珠囊》:入手大阴。②《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包络、膀胱四经。
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②《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③《蜀本草》:白薇为之使。④《医学入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⑤《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
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
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治病疮疱倒黡黑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声)
关键词:膳食
解表散寒
麻黄汤
止咳祛寒
小青龙汤
高热喘促
麻黄杏仁露
通调水道
麻黄生姜加术汤
有个麻黄的小故事:
有位老中医,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小徒弟,很是喜爱,想把平身所学和临床经验传授给他。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又不用心学习,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才学了点皮毛,认为自己都会了。就瞧不起老师,甚至收的诊金和卖药的钱,也不交给老师,自己偷偷花掉,老师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去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老师还是不放心,叮嘱他说:“有一种药用时要分辨清楚,切不可随便开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药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行医卖药。徒弟自立门户后,没有老师在跟前管教着胆子更大了,虽说医术不怎么样,却什么病都敢治。没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干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衙门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老师的名字。县官命人把老师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给医死了!” 老师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老师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知道医道深奥,后悔不该自以为是,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判老师认了错,表示痛改前非。老师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药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科普来源:中医药网图片部分取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